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新疆天文学会 > 天文科普

天文科普

春分的礼赞与庆典诺鲁孜节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0 【字体:       

阳春三月,万物苏醒,大地回春,我们迎来了“春分”节气,它的到来预示着北半球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中亚、西亚、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的部分国家以及我国新疆的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兹别克等民族为庆祝“春分”以及春天的到来,有一个传统节日—“诺鲁孜节”。诺鲁孜一词源于波斯语,又译作纳鲁孜、努鲁孜、内鲁孜等,意思是“新的一天”、“迎春日”等,在不同国家拼写和读音不尽相同。诺鲁孜节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团结的象征和多个世纪的传统。

那么诺鲁孜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它和天文又有什么奇妙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诺鲁孜节的由来

据考证,诺鲁孜节起源于伊朗,其历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在古波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就已经被当地居民所庆祝。诺鲁孜节与天文学上的“春分”密切相关,在波斯文化中,“春分”被视为新年的开始,诺鲁孜节就是庆祝波斯历的新年,与我们传统的春节一样。一般而言,“春分”通常是每年的公历320日或21日,偶尔也会出现在319日或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沿黄道自南向北移动经过赤道的一刻,此时太阳位于地心视黄经零度,直射赤道,南北两半球获得等量的光和热。人们感受到“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实际上由于大气层的折射作用,白天会略微长于黑夜,但是这种差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不计。昼夜等长直观地展示了地球倾斜轴对日照分布的影响。诺鲁孜节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天文周期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崇拜和庆祝。

1 春分的天文特征


诺鲁孜节的节日习俗

诺鲁孜节作为很多国家和我国新疆的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兹别克等民族的传统新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打诺鲁孜节鼓,在节日的前夜,人们会击鼓庆祝,象征着节日的到来,鼓声是欢庆的信号,也是团结的象征。人们会穿上民族盛装,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庆祝活动通常会持续到天明,舞者、歌者、琴师等艺术家在此时可以大展身手(2)。此外,家庭成员会一起进行出游踏青等活动,同时也会有拜年请安的习俗,强化家庭的联系和纽带。在农村地区,诺鲁孜节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人们会进行春耕的准备,移花栽树,以期在新的一年中获得好收成。诺鲁孜节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做“诺鲁孜粥” (3),诺鲁孜粥的食材共有七种,分别是大麦、大米、肉、酸奶或奶疙瘩、食盐、水、和面。食材中的大米、大麦、面粉、酸奶、食盐、肉和水分别象征着幸福、成功、智慧、健康、财富、成长和上天的庇护。诺鲁孜粥的熬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程序,熬制的份量较多,时间也比较长,有时候在节日前一天,就需要把大麦脱皮、捣碎备好,这样的大麦在节日当天更容易煮熟,粥更容易煮烂,口感也更好。


2 庆祝诺鲁孜节 图3 诺鲁孜粥


诺鲁孜节的意义

诺鲁孜节所庆祝的新年,也就是“春分”,不仅是天文学上的一个现象,它还与人类文化紧密相连。许多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代中国,都有庆祝春分的习俗。现代的诺鲁孜节是一个关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反思,通过庆祝诺鲁孜节,人们不仅庆祝春天的到来和新的一年的开始,也在提醒自己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尊重地球的自然规律。它激励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保持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结语

诺鲁孜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它不仅展现了世界上不同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全球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成为跨越国界、民族和宗教的共同庆典,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春天的希望和新年的祝福。


参考文献:

[1]王艳花.诺鲁孜节日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2]曹立中,陈尚斌.幸福和谐观视域下新疆诺鲁孜节的时代价值浅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35(05):45-47.

[3]阿依努尔·毛吾力提.哈萨克族诺鲁孜节的文化诠释[J].节日研究,2013(01):156-16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