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天文学中,星际介质的微观结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星际介质中的湍流和微结构对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解答宇宙学相关研究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然而,直接观测这些微观结构一直是一个挑战。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的博士研究生王振在导师袁建平和温志刚研究员的指导下,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和澳大利亚Parkes射电望远镜超宽带接收机对脉冲星B0919+06的多次观测数据,通过高分辨率的动态谱分析,探索了星际介质的特性。研究人员利用脉冲星的闪烁现象来探测星际介质的微观结构,这种方法为理解星际介质的物理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展示了所有观测动态谱、二维自相关函数和二级谱,确定了闪烁带宽、闪烁时标和漂移率。闪烁参数的频率依赖性显示出单一的幂律谱行为,表明星际介质中的电子密度涨落近似遵循Kolmogorov谱。二级谱显示出两条明显的抛物线弧,确定了他们的曲率,分别对应外弧和内弧。在各向同性散射的假设下,散射屏的位置大约确定为157.3和726.0 秒差距(pc)。其中内闪烁弧在宽的频率范围内同时出现,表明闪烁弧是一个宽带现象。此外,弧的曲率随观测频率表现出幂律的变化特征,谱指数为−2.05,这意味着散射屏跨越了距离脉冲星689.7到883.3pc的物理范围。
通过精确测量闪烁参数和二级谱的特性,推断出了星际介质中电子密度的分布和涨落特性,这对于理解宇宙结构和演化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天体物理学杂志》上(ApJ,2024,968,109)。
图:FAST和Parkes望远镜对脉冲星B0919+06观测得到的闪烁二级谱。
文章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d46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