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0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主办的“2025年射电天文数字终端与大数据技术前沿研讨会”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智能终端赋能天文探索,数据驱动科学发现”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天文学界在射电天文技术与大数据应用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创新发展。来自全国各大天文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会议开幕式由新疆天文台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室主任张海龙主持。新疆天文台台长周霞、会议主席暨新疆天文台党委书记王娜、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分别致辞。与会领导一致指出,当前中国天文学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已形成从“大科学装置建设-前沿基础研究-天文应用转化-海量数据处理”的完整创新链条。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机遇,天文领域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助力中国天文事业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会议聚焦新一代数字终端技术、实时信号处理及人工智能天文应用等核心议题,共安排了近40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充分展现了天文学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在特邀报告环节,四位顶尖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深入解读AI技术在司天工程中的创新应用;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姜鹏系统介绍“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的技术升级规划;新疆天文台党委书记王娜详细汇报奇台射电望远镜(QTT)工程的最新进展;北京大学李柯伽教授前瞻性探讨SKA-low频段阵列技术的中国方案。这些报告不仅展现了中国天文的重大科研突破,更勾勒出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令与会者倍感振奋。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专程赴新疆天文台奇台观测站,实地考察QTT建设现场。调研过程中,学者们对工程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高度赞赏,并期待这一“国之重器”早日投入使用,为探索宇宙奥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重要贡献。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射电天文技术迈向国际前沿,为人类认识宇宙贡献更多“中国智慧”。